close

  本報記者 董碧水《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28日08版)
  編者按 浙江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自2001年成立以來,以生態治理為根本,以惠民富民為目標,堅持在保護中開發,成為全國城市湖泊治理的典範。本報近期將刊出系列報道,與廣大讀者分享東錢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特色之路。
  ------------------------------------------------------------------
  10月30日,“東錢湖論治水”論壇在浙江寧波東錢湖畔舉行。在浙江“五水共治”的背景下,這場以治水為主題的“頭腦風暴”備受關註。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中,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以下簡稱東錢湖管委會)以生態治理為魂,堅持科學治水、生態治理,以其“治水十法”,從清潔水體、改善水質到水生態修複,有效扭轉湖泊水質的富營養化趨勢,實現水質的大逆轉——從建區前的總體四類、局部五類,提升到總體三類、局部二類,成為全國城市湖泊治理的典範。
  護水治水成第一要務
  東錢湖在寧波城東15公里處,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與國內許多城市湖泊相類似,曾經的東錢湖也受困於環境污染,並陷入湖泊“老齡化”的生態危機。
  東錢湖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陳申說,過去由於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直排,湖岸垃圾堆積,不僅嚴重影響湖水水質,湖區水生態系統也遭到嚴重破壞。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東錢湖水生植物分佈面積僅占湖面面積的1%,且群落結構單一,水體自凈功能嚴重退化。
  “東錢湖能有今天,得益於12年前的一個決定。”東錢湖管委會副主任蘇少敏介紹,東錢湖環湖周長45公里,兼具飲用水源、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種功能。2001年,為強化東錢湖的功能管理,寧波決定成立東錢湖旅游度假區,行使縣級政府的行政管理權限,並對東錢湖區域的發展規划進行統籌決策,“目標就是要建設一流的國家旅游度假區”。
  “建設國家旅游度假區,首要是‘生態’。”東錢湖管委會主任史濟權目標很明確:寧可發展慢一點,也要把環境保護好。保護生態一直是東錢湖管委會的重中之重,而護水治水則是第一要務。
  東錢湖水域近20平方公里,差不多有3個半杭州西湖的面積。面積大、匯流多,治水工作任重道遠,東錢湖管委會從治湖為主向湖河並重,並向標本兼治、治管結合轉變。按照“拆遷一批、改造一批、保留一批”,對沿湖村莊拆遷、改造;依照“一河一策”,對入湖溪河實施整治。與此同時,一批沿湖污染企業、養殖場被關停關閉。
  據介紹,目前湖區的18個行政村,有10個被整體搬遷。同時,東錢湖管委會關停工業企業61家、瓦窯13座,遷移6萬餘穴沿湖墳墓,拆除100多萬平方米沿湖房屋,清理圍網33萬平方米,鋪設截污管網60餘公里,種植林木近200萬株、新增綠化160萬平方米。
  迄今,全區累計投入的生態建設資金超過100億元,占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沿湖村企拆遷安置50億元,清淤工程、沿山乾河及岸線、山塘、河道整治32億元,排污體系建設和污染治理9億元。
  十餘年的“零容忍”、“大手筆”、“高規格”,終於換來東錢湖水質的大逆轉,水體污染現象徹底改觀。“隨著水質的改善,絕跡了30多年的銀魚重新回到東錢湖,對優質水有高度依賴的蒓菜也頻頻在湖區出現。”陳申說。
   科技引領湖泊治理
  東錢湖是地質時期留下來的海跡湖。自北宋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鄞縣縣令王安石重清湖界後,東錢湖再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清淤,上游沖刷、周邊圍湖造田以及水產養殖和生活垃圾流入,歷經千年,湖底淤泥層層堆積。
  為降低湖泊底泥污染負荷、控制內源污染,東錢湖管委會提出了對淤泥進行清理的設想。
  但怎麼清理?各方看法並不一致,就是各路專家,也有不同觀點。
  為此,本著對後代、歷史負責的態度,圍繞清淤規模、污泥處理、餘水排放等課題,管委會邀請全國最權威的設計院、專家進行反覆的研究論證。
  最終,根據眾多專家的意見,管委會放棄了一般湖泊全部換水、抽乾暴曬的清淤模式,選擇了底泥疏浚與現有生物保護、水生態修複相結合的“局部疏浚、薄層清淤”方案。
  據介紹,自2009年起,東錢湖實施的清淤面積已近湖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疏浚淤泥總量296萬立方米。
  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寧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對清淤工程施工前後的跟蹤監測顯示,清淤工程未對水體造成破壞,且較為有效地清除受到污染的表層底泥,削減內源營養(氮和磷)和有機污染負荷。“疏浚後4個月內底棲動物群落恢復迅速,生物量高於平均值兩倍以上。”蘇少敏說。
  值得一提的是,東錢湖管委會在淤泥清治中的“真空預壓固結”和“絮凝餘水處理”兩項技術還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東錢湖畔,有一家“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寧波實驗室”,這是東錢湖管委會依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技術、人才,為生態修複東錢湖而設立的。
  該實驗室自2011年1月建立以來,已開始多項水生態系統修複實驗,並通過增加水生植物、改善魚類種群結構等構建完整健康的東錢湖水域生態系統。
  “目前,湖水水質得到改善,生物種類結構更趨合理,生物多樣性指數增加。”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胡徵宇評價,東錢湖堅持生態治理理念,為全國大型湖泊的治理提供了範例。
  成為“國家級生態湖泊”
  湖泊是城市之肺。但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城市的“肺”已“生病”。
  相關專家介紹,過去30年內,我國被污染的湖泊面積已從最初的135平方公里激增至1.4萬平方公里,面積至少相當於700個東錢湖。目前,全國有88.6%的湖泊水質已呈富營養化和中營養化。
  “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寧波實驗室”的劉劍彤教授認為,東錢湖水治理的特色在於借助生態多樣性的結構調整,自然凈化、改善水質。在他看來,生物修複有助於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重建良好的水生態系統,促進湖區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最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在當天的論壇上,相關專家也認為,東錢湖治理中的生態疏浚、生物多樣性系統構建和漁業資源結構調整與利用等方法和經驗,都值得借鑒和探討。
  東錢湖旅游度假區水源地保護還獲得了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檢查組的贊賞,被認定是全國湖泊治理中難能可貴的經驗,併成功申報國家環保部、財政部評定的“國家級生態湖泊”。
  2013年,東錢湖游客量突破3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26億元。今年國慶假期,東錢湖接待游客44.8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和10.2%。
  為保證東錢湖的可持續發展,管委會先後投入7400多萬元,編製了全方位、全覆蓋的規劃體系,從頂層設計的區域概念規划到細節釐定的區域色彩規劃,各項規劃多達159項。
  與此同時,寧波還先後出台《東錢湖旅游度假區條例》《東錢湖水域管理辦法》等,對東錢湖加以保護。這也是寧波首次為湖泊水域保護出台法規。
  目前,東錢湖區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東錢湖管委會還通過“河長制”,落實村、企對東錢湖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制度。  (原標題:問湖哪得清如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81wdjb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